医学著作丨《慢性腹泻》

发布于: 2024-06-21 10:45
阅读: 6

 

内容简介

慢性腹泻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,其病因构成受遗传背景、饮食习惯、社会发展水平、卫生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,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一定的差异。近年来,我国肠道感染趋于减少,功能性疾病(如肠易激综合征)和恶性肿瘤(如结直肠癌)发病率居高不下,一些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(如炎症性肠病)的患者数量则快速增加。

 

 

慢性腹泻的异质性强,鉴别诊断范围广,不同患者之间差异甚大。有的病例诊断尤为困难,需要消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学识,必要时借助多学科协作的力量才能攻克。部分患者难以根治,病程迁延,反复发作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并造成可观的社会经济损失。整体来看,该病影响面广,耗费医疗资源多,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,对人民健康影响很大。

 

 

《慢性腹泻》共四章,内容涉及慢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、临床分类,慢性腹泻诊断的临床思维与诊断流程,慢性腹泻的治疗原则,引起慢性腹泻经典的病例及评价等。

 

部分摘录

氢呼气试验

● 氢呼气试验(hydrogen breath test)主要检测患者呼气中氢气的浓度,人类呼气中氢气的唯一来源是消化道对碳水化合物的酵解。正常情况下小肠内不存在可水解乳果糖的酶,乳果糖摄入后仍以完整的分子进入结肠,由于结肠内细菌含量最高,结肠成为氢呼气的产地(呼气中 99% 以上的氢产生于结肠),因此利用口服乳果糖后通过测定呼气中氢气排出所需时间,可以推测口盲传输时间(OCTT)。

 

●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(SIBO)的患者,由于小肠生理性菌群部分为结肠菌群所取代,小肠细菌数量大大增加,可分解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而产生氢气。因此,氢呼气试验亦用于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(SIBO)。SIBO是引起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的重要病因之一,研究发现SIBO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较无SIBO的患者明显延长,说明SIBO的发生与小肠通过时间延长相关。

 

● 由于部分人群体内存在产甲烷菌,可将氢气转化为甲烷气,导致氢呼气试验假阴性,推测同时测定呼气中的甲烷气和氢气有可能提高SIBO的诊断。

 

小肠细菌过度生长

●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(SIBO),临床又称为盲襻综合征(blind loop syndrome),是指由于小肠淤滞、小肠细菌数量增加和菌群变迁而引起的肠道炎症及吸收不良。SIBO的典型表现包括慢性腹泻、营养缺乏和巨幼细胞贫血,抗生素治疗有效,预后往往取决于引起本病的基础疾病治疗情况。近年来,由于基因芯片、高通量测序等实验技术的发展,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日益深入,发现SIBO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和全身疾病关系紧密,其重要性日益显现。

 

● 呼气试验:由于小肠液标本不易获取,临床多以呼气试验替代。其原理是碳水化合物底物(乳果糖、葡萄糖或D-木糖)能被肠道菌群(主要是结肠厌氧菌)分解代谢,产生被检测物(氢气、甲烷或放射性二氧化碳),后者被肠道吸收并随呼气排出。由于SIBO患者的生理性小肠菌群被致病性结肠菌群所取代,因此呼气试验阳性可作为SIBO的标志。

乳糖不耐受

● 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乳糖酶在发育过程中逐渐丧失活性,只有一部分人类可终生保持乳糖酶活性。在大多数人群中,从5岁开始肠道乳糖酶水平即明显降低。乳糖酶水平低于正常婴儿出生时的水平,被称为乳糖酶缺乏(lactase deficiency)。由于小肠乳糖酶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临床症状,则称为乳糖不耐受(lactose intolerance)。

 

● 乳糖氢呼气试验:本病患者呼气中氢浓度升高或呼气14CO2下降。禁食产氢食物(乳类、豆类、麦面制品)及镇静药物24小时,空腹12小时后测定基础呼气氢浓度。口服乳糖(2g/kg,最大剂量为25g)后,每隔一定时间(30分钟)测定呼气中氢浓度。摄入乳糖3~6小时内呼气氢浓度提高20百万分率(ppm)可诊断为乳糖吸收不良。本试验是诊断乳糖不耐受的主要检查依据,但有时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,应予注意。例如,空腹时间不足或吸烟患者可出现假阳性,肺功能障碍、试验前应用抗生素者以及少数肠道细菌不产氢气患者(1%~5%)可出现假阴性结果。

* 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学习参考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。如无意中涉及媒体、平台、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,请联系删除。

 

 




分享

推荐文章